原创 | 不得不说的工业互联网转型机密
来源: | 作者:k君 | 发布时间: 2018-10-30 | 3925 次浏览 | 分享到:

对于工业互联网的模式以及发展路径,信通院从制造业态的角度提出了大规模化定制、智能生产(叠加式/集成式)、网络化协同、服务化延伸等典型模式,行业中也有不少从实现技术、业务领域等不同的角度的深刻探讨。这里仅从生产要素的视角,谈谈我们对工业互联网的一些粗浅认识。

生产模式、主导企业能力决定了工业互联网的模式

对于一个行业,其生产模式、主导企业能力决定了工业互联网的模式。这也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这一唯物辩证思想在具体领域的体现。

生产模式

制造业生产模式主要体现在生产要素、行业价值链(行业分工协作方式)、生产力制约因素等方面。

生产要素包括自然资源(土地)、资本、劳动力、管理(或企业家)经济学经典的四要素 ¹ ,以及最近提出的技术、信息等维度 ² 。

行业间的生产要素存在显著差异。比如,在技术维度上,相对于SMT产线,液晶面板生产的工序长、设备类型多、工艺复杂。这些生产要素的差异可能决定了经营模式的差异。例如,在设备(资本的一个细项)维度上,类似设备/装置(如:电机、动力电池、工程机械)的运维技术通用性较强,有一定的“公用性“的基础,而对于强机理、定制化设备(如:海工装备、大型化工装置),定制化服务可能是“最经济”的方法。

企业的核心能力

企业的能力,包括资源禀赋(掌握的生产要素)、组织结构能力(基于要素的生产能力)、环境制度能力(可撬动的生产要素)和创新能力,决定了他能解决的问题和受约条件,从而客观决定了其主导的工业互联网模式及其角色的选择范围。

同一类型企业,在不同产业链中,其资源禀赋可能不同。同为装备制造商,风力发电机组制造商对于装备后服务的掌控力比鼓风机制造商要大些,风力发电组是风场的核心装备,而鼓风机通常只是生产中的辅助设备之一,是生产工序中的一环,其工作状态受上下游设备影响很大,而这些上下游参数很少能回馈到第三方装备制造商,设备制造商掌握的更多是自产装备的振动、温度等监测量。

生产模式及核心能力决定工业互联网模式

以机加工为例,机床制造商的核心能力在于设备制造成本、对设备机理的深刻了解;而业主的核心能力在于工艺经验及产线整合。机床等某种特定类型装备也只是机加工Job Shop中的关键设备之一,业主的机床操作水平甚至超过原厂商,对来料品质、在制件质量的信息掌握也远超设备制造商。

从而,机床厂商主导的工业互联网可能集中在设备租赁、制造谷—打造区域共性制造中心、供应链金融—将加工能力或在途订单货币化。而机加工龙头企业可能会集中在产能转移及制造协同生态等方面,把老旧机台(相对于新产品的质量要求)转移到中小企业,并将其工艺经验、机台的工程能力优化、质量控制、原材料的采购能力以工业互联网的形式一并转移,快速提升中小企业的加工能力。